一句醍醐灌頂的話

Omkar Jadhav on Unsplash

最近我有睡眠困難,幾乎每晚睡到清晨三四時醒了後便再難以入睡,影響到日間的精神及情緒。或許是因為我正在申請到外國讀書,對未出爐的結果感到忐忑,又擔憂假如真的可以一走了之的話,對未來又感到迷茫。可是,留在香港的話,每天都要看見比昨天更荒謬的事情,心中只有忿恨。我覺得現在好像在一艘正在沉的船上,但我又不懂游泳(這也的確是真的),留在船上必死無疑,棄船又怕遇溺,每天實在如坐針氈。

我有感不能再這樣下去,於是乎近一兩個月學習靜觀(Mindfulness),或者因為練習時間尚短,成效並未有很顯著,每次完成練習後的確感到稍為舒暢,但很快腦海中又充斥著不同的思緒。再加上靜觀也有不同方式,例如集中注意呼吸還是身體的某一部份,又或者腦海中有否想像一些景象等等,有時候不知那種較適合自己,有點藥石亂投的境況,急於求成令情緒更為紊亂,本末倒置。

大家如有Netflix 賬戶可看看

我開始把情緒轉移到責怪自己,例如:你幾十歲人又在憂心甚麼?或者,為何你總是胡思亂想的?正當我察覺到此為危險的信號時,我在圖書館遇上了一本書,打開書頁的第一句話,竟瞬間疏導了我的情緒,令我不管它是一本英文書,立即把它借走。

那句話先賣一下關子。

我花了約十天把它讀完,對一個閱讀英文書籍屈指可數的人來說(教課書除外),真教人意外。此書名叫A Liberated Mind: How to pivot toward what matters,由Steven C. Hayes, PhD所著,他是一位心理學家,心理治療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(ACT) 的主要倡導者。此方式主要提倡鍛鍊心靈彈性(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),就像一種心智的肌肉,強化後可讓我們更從容地面對人生中的各種困難。

首先申報一下,我並沒有接受任何正式的心理學訓練,加上我有限的英文閱讀程度,以下的一切都是分享我對此書粗淺的理解,以及自身的經驗。

其他學派的不足

--

--

砸界觀察 Marginal Observers

天馬行空無所不談,半桶水之餘又亂入砸界,但亦希望慢慢可以開墾出我們各自對事物的思想層次 // 砸界Blogger: (1) 章文正: 經常只聽不說。喜歡聽故事,期望成為說故事的人;(2) 漫天明月: 沒有小聰明,仍嚮往大智慧,希望能做事持之以恆的拖延症患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