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電影在香港會於星期四上映?
小章作為一個(愛)好戲之人,常常都會留意何時會有心儀電影上畫,不知大家可否留意過,不計優先場,在香港上映的電影絕大部份都是在週四上映的?如果在週五六日上畫都容易明白,都是為了衝週末的票房,但為何要再提早一天?本次就做了少少資料搜集,原來可能與電影的商業運作/跨媒體互動有關。
讓介紹/影評/廣告可於週末前首發
香港的電影源遠流長,東方荷里活之名並非浪得虛名。按康民署『香港電影資料館』,港人有份參與製作的第一套Motion picture 是1914年的《莊子試妻》(註1),距今已超過百年歷史,雖然也不見得當時已有電影介紹或影評,但戰後到了五﹑六十年代,電影發展開始蓬勃,成為社會可負擔的大眾娛樂,也帶來了影評百花齊放的年代,金庸寫武俠小說之前,已在五十年代初以「林歡」為筆名在左派報紙寫影評。而1952年創刊的《中國學生周報》(逢週五出版)可算是影評文章的里程碑(註2),這份刊物吸引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文青寫文藝娛樂,在這通訊未發達的年代,獲取資訊最快的渠道就是報紙,相信很多人如想在週末看電影,都會在週五在日/晚報搜索一下『有咩好戲睇』,週五就是宣傳電影的黃金機會。於是乎,如果於週四舉行首映/試映會,當年的編輯就可以趕在週四晚上完成介紹﹑影評,於週五見報,而且如果週四入座成績理想,在週五電影公司也可以集中火力下廣告。
資料對證
我在香港電影資料館中的『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』中隨便選了2套50年代的電影:《父與子》是1954年1月7日上映,以及《天長地久》1955年9月29日上映,兩者都是週四公映。接下來,搜尋一下當年的報紙看看。
香港公共圖書館的多媒體資訊系統可以查閱舊報紙,搜尋一下1954年1月8日,雖然沒有關於《父與子》的文章,但大公報有一則影評是寫《凱撒大帝》(亦是1月7日上映)。而華僑日報原來更進取,在1月7日已刊登文章介紹同日公映的《還珠記》(頁12及15)。
再來看1955年9月30日,大公報當日的影評正正是《天長地久》,可見當年編輯深知兵貴神速(或者是鱔稿),亦大概引證到以上的推論。